Pages

Tuesday, July 29, 2014

[轉錄] 我要我們在一起

很有感觸的文章,全文出處
http://www.cheers.com.tw/article/article.action?id=5023891&page=1

我要我們在一起

我要我們在一起
圖片來源:王竹君
在「工作」衝撞「愛情」的交互作用中,什麼會引爆最強烈的化學反應?那就是「外派」。
陳敏慧與吳俊賢這對夫妻,兩個人都是外商圈中極優秀的經理人。面對這個全球化潮流下不可擋的工作趨勢,他們的因應之道跌破很多人的眼鏡──不僅是「全家出征」,「工作到哪裡,家就在哪裡」,而且一般人想當然爾「夫唱婦隨」的模式,到了他們身上完全相反,變成了「婦唱夫隨」。
2000年,當時在台灣擔任L'OREAL化妝品香水事業部副總經理的陳敏慧,決定接下外派到L'OREAL巴黎總公司的任務。
而一句法文也不會的吳俊賢,放下台灣花旗銀行消費金融部貸款業務處副總裁的職務,帶著2個分別還在念幼稚園、小學1年級的孩子,跟著太太去旅行,當起全職的「家庭主夫」。
吳俊賢還記得,同事知道他向公司提出留職停薪的理由後,第一個反應都是「哇!」:「本來他們都不知道我太太是誰,一下子全部都知道了。」
爬到再高,頭上都有一個老闆
事實上,要放下前途、暫停腳步,談何容易?更何況是對一個事業有成的男性?吳俊賢並不是一開始就能夠這麼灑脫。
加入L'OREAL集團前,陳敏慧曾有過幾次外派機會。當時吳俊賢一心想在工作上衝刺,所以給太太的建議是「妳自己去」,他自己與小孩則留在台灣繼續奮鬥。
但是陳敏慧拒絕了。如果家庭必須兩地分離,她寧願放棄升遷。從此,「不管在哪裡,全家在一起」,逐漸成為彼此的共識。
也許是因為對妻子始終懷抱一份歉疚,2000年初,當陳敏慧在年度績效考核上,主動寫下想去巴黎歷練的意願時,這一次吳俊賢表達了支持。
然而有兩件事,還是完全出乎他們的意料之外:第一,沒想到3個月後,公司的外派指令真的就下來了;第二,吳俊賢本來也想向花旗申請外派到歐洲,但當時就是沒有理想的工作可以配合,他不得不以留職停薪的方式,暫時中斷生涯。
面對四周關切的眼光,吳俊賢說,上司、朋友都好應對,最大的壓力來自於父母。他們根本沒辦法想像兒子帶小孩、不工作的狀態,更擔心他失業。
可是吳俊賢對工作的想法倒發生了轉變。剛出社會時,他對成功的詮釋,也是「能爬到多高的位子」。隨年紀漸長,吳俊賢卻慢慢體會到:「再高,每個人頭上還是有一個老闆。」為了事業犧牲家庭,談不上真正的成功。
於是,2000年8月7日,這一家人浩浩蕩蕩出發,踏上異鄉的旅程。
怎麼苦,當中都帶著甜
他們在巴黎展開全然不同的生活:媽媽照常上下班,但是變成爸爸清早負責買早餐,接送小孩。
「當家庭主夫也很忙,」吳俊賢笑著說。白天小孩上學後,他學習法文,或騎著腳踏車四處探索城市風光,等下午4點小孩回家,他得一直忙到他們上床睡覺,才有時間溫習自己的法文功課。
因為遠離故鄉,「家」的感覺反而分外強烈。本來在台灣很少一起吃晚飯的雙薪家庭,互相扶持,克服各種生活調適與文化挫折,變得更親密。「再怎麼苦的時候,當中都帶著甜,」陳敏慧回憶。
儘管如此,吳俊賢誠實說,還是有徬徨的時候。
有時候他一個人坐在公園裡,看見一群老太太在餵鴨子,心底會浮起一種奇特的感受:「怎麼我也是其中之一?」想到自己的下一步,「那種掙扎是一直存在的,」吳俊賢描述。
在巴黎的點點滴滴,後來能夠成為全家人最幸福、珍貴的記憶,陳敏慧跟吳俊賢都同意,其中不乏幸運的成份。
譬如2002年,L'OREAL集團因為買下植村秀品牌,希望陳敏慧執掌管理,所以她比原定計畫的3年時間,更早調回台灣,吳俊賢也順利回到原來的工作崗位。
又譬如,假使外派地點不是巴黎,少了強大的文化魅力,也許兩人就會遲疑。
但他們真正令人欣羨的部份,也許不是好運,而是那份互相「成全」的心意。
吳俊賢與陳敏慧是小學同學,大學畢業也一起到國外留學。「她拿獎學金,我是自費去,」吳俊賢說。他從來都知道,工作與成就對太太多麼重要,即使有一天她的光芒可能超越自己。
還有面對風險的態度。
「既然是共同的決定,決定了就往前走,」吳俊賢認為。不管結果是否如同預期。
回國後,吳俊賢與陳敏慧,連同2個小孩,將這段過程寫成一本小書《那2年,我們全家在巴黎》。有了第一次的經驗,陳敏慧說,說不定3年後,她又會再度考慮外派。
但是這一次,她會換成配合先生。「這次我要跟你一起去,」她轉頭對吳俊賢笑著承諾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